自從2019年開始考資料回應題(DRQ),不少同學擔心不知如何應答。其實看過去數年的考評局數據,這種「大拿拿」13-14分的資料題對同學們來說實在危中有機。
(2019-2021 DSE DRQ分數統計 — 資料來源:考評局)
(更新:DSE 2022 更多人取得滿分!)
危中有機的機會是只要學會寫point和基本寫essay技巧,是很有可能取得高分的。
就過往數年考過的題型而言,DRQ的形式都是基於資料及你的經濟知識,就三至四個範疇去討論。
2019年的問法是討論(discuss)中美貿易戰對香港的總產出、稅收、其他的經濟變量(可多於一項)
的影響。
2020年是就兩個不同的隧道加減價政策,討論(discuss)三組持份者加「另一組持份者」的偏好。
2021年是就兩個不同的人口政策,討論它們對總產出、政府收入、勞工平均生產力的影響,「以評價(evaluate)該兩項策略」。
2022年考電子消費券,討論(discuss)發放電子消費券vs增建醫院兩個政策選項。
得分技巧
考評局的要求,其實是要考生每個範疇都能夠寫到足夠的points,而這些points是必須用經濟學理論去論述,才會有分。
至於分數分配,不一定是平均分配,例如4個範疇,不一定是12除4,即每個範疇3分。如果那個範疇是比較多points的,是可以佔較多分數,而如果你每個範疇都寫得好的話,是可以「爆分」的。
所以,你每一個範疇應該做的是,你想得到的論點都盡量寫,起碼寫到三四個points。
題型須知
2019和2020年的題型是「討論」,討論即是寫得出事件或政策對每個範疇的影響,影響可以是好vs壞、上升vs下降(還可能再分短長期)、有利vs不利等等,有些時候,你還要表現出你考慮週全,寫得出不同情況下會上升或下降的可能。
2021年的「以評價兩項策略」難度就高了一截。評價兩項政策的意思,是要考生就它們對總產出、政府收入、勞工平均生產力的影響,去總結哪個政策較優勝,很多考生不明白題目要求,結果沒有作最後的評價結論,所以失分。
其實在2019年之前,每年都有類似DRQ的題目,只是分數比重沒那麼重而已。大家可以重溫2019之前的類DRQ題型,做足準備。
什麼是經濟變量
另外,2019年的「其他經濟變量(可多於一項)」,醒目的考生會起碼寫兩項,因為DRQ是數point計分的,如果可以討論多於一項,當然要多寫(如果時間許可)。而變量這個字眼,大家都需要注意,經濟變量是指可以量化的經濟數據,例如GDP/總產出、失業率、堅尼系數、政府收支、物價水平、貨幣供應、國際收支平衡、價格等。
至於2020年的「持份者」,意思是某個與該政策有關係的組群,例如教育政策的持份者包括政府、辦學團體、教師、家長、學生、政黨等。
傳意表達(EC)分數
其實傳意表達分數,大致上是看你寫的格式、表達能力好不好,同時基於你的內容得分高低去決定的,所以,請分段、分段、分段(重要所以講三次),要寫句子而不是點列。當然,雖然字體不計分,但影響評卷員理解你的論點的能力,所以字體不要太醜。
時間分配
很多同學問過我,14分的DRQ要用多少時間。如果以比例而言,DRQ應該在大約20-25分鐘內完成。在不考選修單元(丙部,Section C)的時候,同學們很容易在做到最後一題的DRQ時不夠時間,如果答14分題的時候不夠時間就很大件事了,因為前面的一些題目答錯便沒分,但DRQ如果你不是太離譜的話,不會完全沒分,所以一定要預留足夠時間完成。